設為首頁 報刊投稿 微博平臺

                         首頁 >> 讀報
                        善用政務新媒體服務群眾
                        2021年03月25日 09:4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雷雨田 字號
                        2021年03月25日 09:4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雷雨田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近日,新浪微博發布了2020年微博用戶發展報告,對平臺用戶規模、用戶年齡結構、年度熱點事件等進行了系統盤點。其中有關政務微博的數據顯示,2020年政務機構官方微博賬號數量已超14萬個,政務微博粉絲總數突破30億,基于微博社交平臺的電子政務建設進一步邁向縱深。

                          盡管政務微博各項數據指標形勢看好,但仍要看到,政務微博管理運營質量良莠不齊的現象依然存在,如部分政務微博有僵尸化、娛樂化傾向等,無益于政務服務的有序開展、政府形象的良好塑造,以及社會資源的高效運用。同時,囿于資金、人才、管理等方面限制,有部分政務微博從數量、質量上均已陷入滑坡的窘境。

                          在探索建設服務型政府、構建電子政務服務能力的過程中,試錯空間是必要的,退出機制的設置是合理的,但熱鬧過后,各地應沉下心來,結合本地工作實際,理性看待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對建設電子政務、提高服務質量的促進作用,加強科學研究、統籌規劃、規范管理,以“適用原則”推進電子政務高標準建設、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

                          要更好發揮電子政務在建設服務型政府中的創新引領作用,政務機構需樹立“受眾在哪里,戰場就在哪里”的互聯網思維,根據自身公共產品及目標受眾的特點、屬性,在匹配度高的線上平臺大力開展電子政務信息服務供給,以提高信息、服務的觸達率與接受度,真正為群眾辦實事。

                          發展政務新媒體還應保持“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定力。移動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旺盛的市場需求,促生出各類新媒體平臺競相發展的局面。如何真正形成政務新媒體的影響力、服務力,需要各政務機構找準方向,集中力量,矢志不渝地推進建設,而不能朝三暮四。

                          此外,政務新媒體還須始終牢記“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與媒體類賬號區分開來,明晰自身定位和職能,以打造政務新媒體傳播力、服務力為追求,以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具體問題為導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專注于開展政務信息公開、公共服務供給、公共關系改善等工作,積極構建與人民群眾的良性互動,在溝通交流中方便群眾、塑造形象。

                          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我國網民規模已增至9.89億,并在虛擬空間內衍生出了海量的服務需求。各政務機構善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社交平臺,提高政務人員管網、用網能力,加快建設服務型電子政府,將有力推動政務服務從線下向線上拓展,更好地踐行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作者簡介

                        姓名:雷雨田 工作單位:

                        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禹瑞麗)
                        內容頁廣告位-中國與世界.jpg

                        回到頻道首頁
                        中國社會科學院概況|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簡介|關于我們|廣告服務|網站聲明|聯系我們
                        中國社會科學院概況|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簡介|關于我們|法律顧問|廣告服務|網站聲明|聯系我們
                        利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