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11月10日,中國減貧經驗學術研討會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叢書”(以下簡稱“叢書”)發布會在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謝伏瞻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叢書主編李培林作總結講話。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承辦。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主持會議。
關鍵詞:
作者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報訊(記者 王春燕)11月10日,中國減貧經驗學術研討會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叢書”(以下簡稱“叢書”)發布會在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謝伏瞻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叢書主編李培林作總結講話。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承辦。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主持會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謝伏瞻出席會議并講話 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謝伏瞻指出,記錄好脫貧攻堅偉業,總結好脫貧攻堅經驗,對我們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具有重要意義,也必將進一步增強廣大科研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努力奮斗。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不斷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推動了一系列偉大實踐,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新時代脫貧攻堅成就顯著,破解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奇跡;為世界解決貧困問題提供了中國經驗、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創造了有利條件。
謝伏瞻強調,隨著全面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我國將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反貧困事業也將進入新階段,扶貧工作的重心將轉向解決相對貧困問題。要深刻總結脫貧攻堅經驗,著力推出對黨和國家決策切實管用的研究成果,為更好發揮脫貧攻堅體制機制作用、鞏固脫貧成果提供智力支持。要進行理論升華,努力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路徑,使理論和政策創新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出積極貢獻。要針對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開展理論和政策研究。例如,如何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如何認識新發展階段相對貧困問題、如何打破當前城鄉分割的扶貧格局、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來實現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2035年遠景目標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調查研究,深刻認識中國國情,形成一批對黨和國家決策有參考價值、在理論上有所創新的研究成果。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社會政法學部主任、叢書主編李培林作總結講話 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李培林提出,無論是從政治學知識角度出發,還是從經濟學理論角度來看,中國發展都具有正義性。消滅絕對貧困以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仍要繼續關注中國減貧事業發展,著重研究相對貧困的認定標準以及返貧、貧困的代際傳遞等課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陳光金、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原社長謝壽光作為叢書研創及出版代表發布了報告的主要內容,介紹了叢書出版的相關情況。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愛麗,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檀學文、中國邊疆研究所副研究員羅靜作為子課題報告作者代表發言。福建省寧德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王紹據、安徽省利辛縣永順村第一書記孫皆安作為調研地代表發言。叢書編委會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副局長王子豪、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原副所長張平、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張翼以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王利民等出席會議。
據悉,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根據中央作出的“打贏脫貧攻堅戰”戰略部署,決定啟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國情調研特大項目,集中全院及部分地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優勢人力、物力,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主題,對104個貧困村及部分脫貧村進行深度調研。根據項目調研計劃,每個村莊子課題項目組不僅要根據統一的調研問卷進行數據收集,還要完成各村莊的專題調研報告。此次會議發布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叢書”包括項目總報告卷、案例卷及78種已出版的村莊卷。
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叢書”發布 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