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報刊投稿 微博平臺

                         首頁 >> 社科評論
                        團結奮斗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2022年12月01日 08:1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劉先春 武二虎 字號
                        2022年12月01日 08:1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劉先春 武二虎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只有“團結才能勝利,奮斗才會成功”。百年來黨和人民團結奮斗創造了歷史偉業,也一定能在新的團結奮斗中創造新的偉業。新征程上,全國各族人民要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牢記初心使命,凝聚“想在一起”的團結之心,激發“干在一起”的奮斗之力,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團結奮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發展孕育的文化基因。中華民族是有著偉大團結奮斗精神的民族,中國人民也是具有偉大團結奮斗精神的人民。回顧歷史,團結奮斗不僅貫通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而且根植于民族血脈深處,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不斷的精神基因。團結奮斗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根脈,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成分。無論是古人主張的“仁愛”“大同”“和合”“圓融”“天下為公”的思想,還是“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上下同欲者勝”等箴言,都蘊藏著團結奮斗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對團結奮斗的推崇。也正是在團結奮斗精神的激勵下,中國人民建設祖國壯麗的大好河山,孕育繁榮燦爛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中,愛國主義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日常行為。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生產生活中形成了“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的家國一體結構,形成了“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茍利社稷,死生以之”等倫理道德文化,形成了“國爾忘家、公爾忘私”等集體主義理念,支撐著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報效祖國不斷拼搏奮斗,不斷攻堅克難,不斷勠力向前。

                          團結奮斗是黨帶領人民創造輝煌成就的精神動力。中國共產黨是高度重視人民偉力的黨,是注重激發人民奮斗熱情的黨,在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實踐中,錘煉了凝聚民心、團結奮斗的寶貴精神品質。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為了推翻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黨以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理論為指導,帶領人民“以斗爭求團結”,“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經過浴血奮戰,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四分五裂、一盤散沙的局面,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為鞏固新生政權,戰勝多重困難,黨帶領人民團結一心、自力更生,完成了土地改革等重大任務,實現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為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使人民擺脫貧困、盡快富起來,黨帶領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堅定不移實行改革開放,開創、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戰洪水、防非典、抗地震等過程中彰顯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激勵中華兒女同心共筑中國夢,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創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創了更加光明的前景。

                          團結奮斗是黨和中國人民開辟美好未來的必然要求。歷史和現實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能團結奮斗的民族才有光明前途,能團結奮斗的政黨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不僅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而且成功開啟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正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經濟全球化遭遇逆全球化沖擊,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明顯上升,世紀疫情全球肆虐,地區性熱戰沖突頻發,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中國人民只有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立足自身國情,圍繞奮斗目標,繼續團結一心,才能抓住機遇、化危為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圍繞明確奮斗目標形成的團結才是最牢固的團結,依靠緊密團結進行的奮斗才是最有力的奮斗”。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標志著黨和人民依靠團結奮斗贏得了歷史性勝利,在此基礎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創造新征程上的歷史偉業,需要黨和人民在團結奮斗中進行更加艱苦卓絕的斗爭。而這需以堅持黨的領導為政治保證,以人民至上為價值準則,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確保新征程上中國人民團結的圓心不移、奮斗的靶向不偏,才能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凝心聚力,有效應對新征程上各種錯綜復雜的矛盾問題,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百年偉業不是等來的,不是要來的,也不是輕而易舉實現的,而是黨和人民團結奮斗拼出來、干出來的。“對百年奮斗歷史最好的致敬,是書寫新的奮斗歷史。”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只要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同心同德,埋頭苦干、奮勇前進,就一定能繼續創造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理論體系研究”(21&ZD041)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關銳)
                        內容頁廣告位-中國與世界.jpg

                        回到頻道首頁
                        中國社會科學院概況|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簡介|關于我們|廣告服務|網站聲明|聯系我們
                        中國社會科學院概況|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簡介|關于我們|法律顧問|廣告服務|網站聲明|聯系我們
                        利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