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報刊投稿 微博平臺

                         首頁 >> 考古學 >> 原創首發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2022年04月01日 15:1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班曉悅 字號
                        2022年04月01日 15:1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班曉悅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班曉悅)3月31日,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經項目匯報、綜合評議,評委投票選出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分別是:四川稻城皮洛遺址、河南南陽黃山遺址、湖南澧縣雞叫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湖北云夢鄭家湖墓地、陜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新疆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安徽鳳陽明中都遺址。

                        皮洛遺址出土阿舍利技術體系組合 主辦方/供圖

                          四川稻城皮洛遺址是迄今為止青藏高原考古發現的遺址面積最大、地層保存最完整、文化類型最豐富多樣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也是世界上首次在高海拔地區考古發現典型的阿舍利技術體系遺存,填補了該地區乃至青藏高原舊石器時代考古的空白。

                        黃山出土玉璜系列 主辦方/供圖

                          河南南陽黃山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玉石器制作特征鮮明的中心性聚落遺址,反映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發展的基本特點,為探討豫西南地區社會復雜化和文明化進程提供了關鍵材料。

                        雞叫城半圓形木柱及木柱上的兩側斜穿孔 主辦方/供圖

                          湖南澧縣雞叫城遺址發現了多重環壕所組成的城壕聚落集群、水渠和稻田片區,是距今5000年前后長江中游稻作農業社會所達到的史前文明化之最高層級,為國際社會認識中國史前文化與社會復雜化進程及文明起源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珍貴樣本。

                        崗上遺址南區墓地出土部分陶器 主辦方/供圖 

                          山東滕州崗上遺址是目前海岱地區所見面積最大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城址。崗上遺址的發掘對于個體聚落形態研究和區域聚落形態研究的結合,進而考察其背后的社會組織結構及變遷意義重大,為海岱地區古代社會文明化進程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石。

                        三星堆遺址出土銅頂尊跪坐人像 主辦方/供圖

                          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新發現的遺跡和文物,有助彌補關于三星堆遺址及古蜀文化的祭祀場景和祭祀體系研究的空白,也進一步實證和闡釋“古蜀文化是中華文明重要組成部分”的基本認識。

                        鄭家湖墓地出土漆奩漆盂 主辦方/供圖

                          湖北云夢鄭家湖墓地出土文物生動展示了秦文化與楚文化逐漸融合、統一于中華文明系統的歷史過程,為研究戰國晚期至漢初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中華文明從多元一體到大一統的歷史進程及其背后所反映的國家認同提供了寶貴材料。

                        江村大墓外藏坑出土銅印 主辦方/供圖

                          陜西西安江村大墓確定了漢文帝霸陵的準確位置,否定了“鳳凰嘴”為漢文帝霸陵的傳統認識,為西漢帝陵制度形成、發展、演變的研究提供了詳實的考古資料,為中國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

                        吐谷渾喜王慕容智墓志及志蓋 主辦方/供圖

                          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是長安以西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唐代高等級墓葬群,揭示了吐谷渾民族融入中華文明的歷史史實,活化了歸唐吐谷渾人思想觀念、物質生活、文化認同的歷史場景,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建構過程中的典型案例。

                        克亞克庫都克烽燧西立面(西至東) 主辦方/供圖

                          新疆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是近年來中國邊疆考古、絲綢之路考古的又一項重大發現。該烽燧遺址為唐代“沙堆烽”故址,是國內首次對唐代烽燧進行的主動性考古發掘,系統揭露了烽燧遺址全貌,為研究我國古代邊塞軍事建置提供了豐富的第一手實物資料。

                        明中都遺址出土琉璃瓦當 主辦方/供圖

                          明中都是明初首個按京師規制營建的都城,在都城制度上承接宋元下啟明清,對明清南京、北京的城市規劃有著很大的影響。明中都前朝區宮殿的形態因史料記載不詳而一直成謎,2015—2021年的考古發掘廓清了明中都前朝主殿及附屬建筑的布局,極大地推進了明中都的認識和研究。

                          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表示,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是我國早期人類起源、史前文化與中華文明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歷史進程的生動詮釋,展現了絢麗多彩、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風采。

                          據悉,本屆評選推介活動共收到32個參評考古項目,經過初評、終評等環節選出10個項目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會議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  

                        作者簡介

                        姓名:班曉悅 工作單位:

                        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齊澤垚)
                        內容頁廣告位-中國與世界.jpg

                        回到頻道首頁
                        中國社會科學院概況|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簡介|關于我們|廣告服務|網站聲明|聯系我們
                        中國社會科學院概況|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簡介|關于我們|法律顧問|廣告服務|網站聲明|聯系我們
                        利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