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一個核心關鍵詞。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一系列論述,既站在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發展戰略高度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問題,又立足實踐要求,明確了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方法、原則、路徑問題。可以說,深刻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內涵要求,是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切入點。
從全面性深刻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內涵要求
“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一個重要論斷。從“國家”到“強國”,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放在歷史維度與世界坐標上來看,由“國家”到“強國”卻有著一字之變的深刻內涵,更有著這一變化所折射出更高的目標、更強的自信、更昂揚的斗志,需要我們從全面性來深刻把握其內涵要求。
從目標的內涵要求來看,這一重要表述是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五個方面強調了現代化強國的目標要求,并同社會主義這個政治屬性緊密聯系。其中“富強”是民富與國強的統一,特別是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民富”與“國強”更應協調發展。“民主”最重要的是民主的制度化、法治化,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文明”是指一個社會展現出的綜合文化形象,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更是社會主義高度文明的體現。“和諧”是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更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美麗”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從目標的指標系要求來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具體內涵要求應包括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五大方面,本世紀中葉的中國“強國”,就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國家。在“富強”方面,中國將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在“民主”方面,就是擁有高度的政治文明,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全面建成。在“文明”方面,就是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國民素質顯著提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全社會自覺行動。在“和諧”方面,就是擁有高度的社會文明,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公平正義普遍彰顯。在“美麗”方面,就是擁有高度的生態文明,天藍、地綠、水清的優美生態環境成為普遍常態。
從人民性深刻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內涵要求
以人民為中心、走共同富裕道路和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核心內涵要求,是同馬克思主義的最高理想和價值追求一脈相承的,是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人民性深刻體現。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體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階段性表征。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發展動力上,強調全體人民共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事業;在目標追求上,強調全體人民共享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成果。共同富裕則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本質要求,是以人民為中心立場在發展成果、財富分配上的集中體現。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既是我們黨對人民的堅定承諾,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題中應有之義。為此,在奮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征程中,更需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為綱,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整體著手,綱舉目張,寫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篇章,全面實現人民的福祉。
人民當家作主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途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我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以人為本、“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現代化強國,直至實現共產主義,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我們黨在百多年斗爭和實踐中深刻認識到,“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是實現偉大理想和最終目的的唯一途徑。當前沿著這一正確路徑前行,需要在完善相應的制度體系方面有所突破。重點是建立和健全人民群眾有效參與和民生緊密相關的公共事務決策和社會公益服務的制度體系,這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重點,也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難點。因此,在邁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過程中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其首要任務就是要以“人民滿意”為標準,建設服務型政府,真切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
從實踐性深刻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內涵要求
現代化的發展趨勢是歷史進步發展的必然,但走向現代化的道路則是可以選擇的。每個國家都有權選擇適合自己的現代化道路,書寫屬于自己的現代文明。在這一意義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有著深刻的中國實踐性。
從歷史實踐看,中國有上下5000年的中華文明,有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國土空間,有14億多的超大人口規模。因而中國有其自身獨特的文化傳統、歷史命運和現實國情,中國的現代化不可能模仿他人、依附他人,更不可能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必須走自主發展、自力更生之路。正是堅持了立足自身國情、自主發展之路,才使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第一次通過走自己的路實現跨越趕超。中國的現代化強國之路,是在當代中國歷史性實踐中生成的,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創舉。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中國人民的成功實踐昭示世人,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只要找準正確方向、馳而不息,條條大路通羅馬。”
從新時代實踐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就是要努力實現祖國統一、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發展自由,在實現民富的基礎上實現強國夢和民族復興夢。對此,黨的二十大明確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重點部署了未來五年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制定了走向現代化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間表、路線圖。在具體工作實踐中,就是要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農業強國、海洋強國、貿易強國、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等十三個方面的“強國”戰略,這是對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實施舉措、戰略部署和實踐要求。
(作者:廣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自治區黨校基地,執筆:何成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