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進行了重要部署,其中提出要“健全現代流通體系”。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時強調,“流通體系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我們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緊密結合起來,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建設現代流通體系對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從國際上現代流通體系發展的趨勢和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現代流通體系是指適應現代經濟發展需要的流通實體系統和流通制度系統。主要包括三大體系:一是由現代流通主體、流通客體、流通載體和流通方式構成的流通運行體系;二是由流通基礎設施、流通標準、信息監測服務、商品應急儲備、市場應急調控等構成的保障體系;三是由流通管理體制、流通政策、流通法律法規、市場營商環境等構成的規制體系。縱觀世界流通業的發展,隨著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消費革命的不斷興起,現代流通體系會相應發生重大變革。
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流通效率是提高國民經濟總體運行效率的重要方面之一。高效的流通體系能夠在更大范圍把生產和消費聯系起來,擴大交易范圍,推動分工深化,提高生產效率,促進財富創造。因此,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都離不開高效的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現代流通體系對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流通業得到長足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流通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體現在國家骨干流通網絡逐步健全、流通領域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環境顯著改善等多個方面。同時也要看到,我國流通體系現代化程度仍然不高,還存在不少堵點亟待打通,流通保障能力還需要加強。“十四五”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還需加快構建保障有力、暢通高效的現代流通體系,為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等提供強大動能。
抓住“十四五”時期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重點
針對目前我國現代流通體系存在的問題,謀劃好“十四五”時期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今后應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其一,大力加強流通主體建設。流通主體是流通運行的關鍵。在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提高流通運行的質量和效率,關鍵是要加強流通主體建設,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流通企業。為此,就要加強流通企業信息化建設、品牌化建設等。同時,還要進一步鼓勵流通企業開展連鎖經營,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鼓勵流通企業加強供應鏈管理,提高流通運行質量;鼓勵有條件的流通企業“走出去”,實現全球要素優化配置和資源整合;鼓勵流通企業強強聯合,培育一批大型流通骨干企業。
其二,以數字化驅動流通產業轉型升級。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向各領域滲透。我國流通產業需加快全行業的數字化應用和推動對傳統流通企業的改造,加大數據、技術等要素的投入,促進我國流通產業轉型升級。當前,我國消費領域出現了提質擴容、方式創新、消費分化等一系列變化,迫切需要流通體系轉型升級和加快創新,大力發展數字流通,以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發展,帶動新零售、新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
其三,大力加強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供應鏈創新是實現從生產到消費各環節和各產業高效協同、融合創新的重要途徑。為促進國際國內產業鏈供應鏈良性循環,應重點圍繞供應鏈標準化、智能化、協同化、綠色化和統一標準體系、統一物流服務、統一采購管理、統一信息采集、統一系統平臺開展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要發揮“鏈主”企業的引導輻射作用、供應鏈服務商的一體化管理作用,加快推動供應鏈各主體各環節設施設備銜接、數據交互順暢、資源協同共享,促進資源要素跨區域流動和合理配置,提高流通運行效率,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
其四,積極引導商品交易市場優化升級。商品交易市場是我國流通載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在服務實體經濟、保障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其應具有的功能還遠沒有發揮出來,尚存在商品交易方式和流通設施比較落后、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不足、交易效率較低等問題。而且,平臺經濟作為商品交易市場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需要積極引導商品交易市場以發展平臺經濟為重點進行優化升級。
其五,大力加強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是現代流通的重要保障。要加快建設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和交通運輸市場,優化完善綜合運輸通道布局,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科學規劃和布局物流基地、分撥中心、末端配送網點,加大對物流基地、冷鏈系統等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進一步完善應急物流體系建設,補齊冷鏈物流等短板;強化支付結算等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先進金融科技的研究與應用。同時,還要在加強公益性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數字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加大力度。
其六,進一步優化市場營商環境。運用區塊鏈等先進信息技術,加快建設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立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強標準化建設和綠色發展,促進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環境顯著改善。對一些企業以假冒偽劣、哄抬價格、以次充好等不良行為導致市場惡性競爭、流通資源失衡等后果的,應加大處罰力度。
其七,以制度創新引領流通業提質增效。要創新體制機制,增加流通領域的有效制度供給。一是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要求,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流通宏觀管理部門要理清政府和市場的界限,將工作重點轉變到營造公平競爭的良好市場環境上來。二是要創新監管方式。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型科技手段,提升監管的信息化程度,加大跨部門協作力度,探索對流通新模式、新業態、新產品、新服務的跨部門協同監管。同時,要完善流通領域立法,對標國際先進規則,完善基礎性制度,為國內大循環暢通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提供制度保障。
(作者系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