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張清俐 通訊員 孫雪航 姜學永)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10月25日,河北省重點高端智庫“河北省公共政策評估研究中心”舉辦第十屆公共政策智庫論壇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會中外學者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闡述的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理論及其深遠影響進行了深入研討。河北省公共政策評估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燕山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劉邦凡與河北省公共政策評估研究中心核心專家、燕山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韓兆柱先后主持論壇研討環節。
第十屆公共政策智庫論壇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
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
河北北方學院副校長、河北省公共政策評估研究中心核心專家任亮教授在主題報告《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認為,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是重大的理論創新,而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實踐詮釋,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而且也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最新成果。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本質要求,而且明確了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和實踐路徑,是為黨和國家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事業發展而制定的大政方針。黨的二十大報告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動員和行動綱領。黨的二十大報告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只有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中國優秀歷史文化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才能把藍圖變成美好的現實。
韓兆柱在題為《從黨的二十大精神看公共管理學科的研究方向》中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社科工作者,我們要密切關注這些新表述、新概括和核心論斷。這也是公共管理學科未來學術研究的重點,公共管理學界應該群策群力,充分發揮公共管理學的理論智慧和學術創新。以學術的方式來總結提煉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經驗。目前,公共管理研究領域要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聚焦現實問題和基礎理論研究。
河北地質大學研究生學院院長趙淑芹教授在題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的報告中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放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耕地保護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強調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對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做出明確指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等等,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做出全方位部署。
黨的二十大的召開受到海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員會社會學講師泰巴(Tayyaba Zia)認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道路表明,中國奉行新的發展模式、新的治理哲學,并展望人類的共同未來,走出了不同于以西方現代化道路作為路徑依賴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為發展中國家爭取到了自己的發展目標。通往發展現代化的道路很多,不同的國家應該用自己的文明規劃自己的發展道路。
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推進理論與實踐研究
與會學者表示,未來應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扎實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不同領域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針對目前產教融合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河北省公共政策評估研究中心核心專家、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李華在報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推動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中建議,應制定并出臺配套政策,強力推動提升高校產教融合能力、激發企業參與產教融合活力、充分發揮社會中介組織作用、充分發揮各級政府推動作用、創新產教融合成效評價體系、加強深化產教融合組織領導。
河北省公共政策評估研究中心核心專家、河北建筑工程學院教授王華彪在報告《加強清廉國企建設的對策路徑》中提出,如何做好查辦案件的“后半篇文章”,如何凈化受到污染的政治生態,如何以“警鐘長鳴”讓“警笛不響”,推動“不敢”“不想”,是國企紀檢監察機關始終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要充分認識開展警示教育的重要意義,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將警示教育作為一項重在解決思想意識根源的重點工程,深化清廉建設,切實提高思想認識,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副教授白振榮在報告《以“五四”模式跑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加速度》中認為,通過開展“四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致富路”;用好“四心”,走好脫貧攻堅接續鄉村振興的“群眾路”;善用“四診”,打贏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大硬仗”;圍繞“四字”,下足脫貧攻堅接續鄉村振興的“真功夫”;抓好“四化”,不斷推進脫貧攻堅接續鄉村振興提質增效,守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陣地,破難題、促發展、解民憂,保證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任務如期完成。
河北海事局經濟師楊耀如在報告《厚植海洋文化,拓展蔚藍市場》中認為,目前,我國已經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正在朝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秦皇島市有豐富的航海文化和涉海旅游市場資源,作為三大國家戰略的交匯點,具備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增長空間。相關新興產業也具備在河北沿海成為經濟新的增長極的潛力。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秦皇島如何展現出海洋文化、海洋產業和海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值得深入思考。這是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具體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