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我國新型智庫建設從一開始就有著明確的定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中國特色”和“新型”主要體現在中國道路、中國立場和中國模式上,而不是照搬國外模式。基于明確的發展定位,新型智庫近年來在服務政府決策、積極建言咨政,以及提升國際話語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目標,為新時代智庫建設指明了方向。近十年來,為加快新型智庫的高質量發展,黨中央對新型智庫的建設工作做出系列部署,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新型智庫發展迅速。與此同時,黨的二十大的順利召開,又為新型智庫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期。
新型智庫高質量發展的特征
從黨的十八大到黨的二十大,黨中央針對加快新型智庫的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系列部署。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2015年1月,從推動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增強國家軟實力的戰略高度出發,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為進一步健全決策咨詢制度,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鮮明、規模適度、布局合理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提供了路線圖。2020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入推進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會議強調,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黨中央立足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作出的重要部署,要精益求精、注重科學、講求質量,切實提高服務決策的能力水平。此次會議充分展現了我國對于建設高質量智庫的重視。上述重要論述和指示,對新型智庫的發展起到了戰略性的促進作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以及政策的持續發力,推動我國新型智庫建設工作踔厲奮發,穩步向前。我國新型智庫的高質量發展呈現出以下三大特征。
一是新型智庫建設理論體系不斷完善。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我國新型智庫自身建設的理論體系不斷得到完善和發展。從中國知網數據庫的數據看,2013年以來,圍繞新型智庫建設相關的學術研究文章已達2000余篇,涵蓋了管理學、中國政治與國際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科學研究管理、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工業經濟、數字化、企業經濟、領導學與決策科學等30余個學科門類。在研究主題上,突出了新型智庫建設與加強黨的執政能力,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增加智庫研究對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貢獻,解決新型智庫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短板問題,完善新型智庫發展與現有體制機制的銜接,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促進新型智庫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研究。
二是新型智庫在構建軟實力方面的作用不斷提升。我國新型智庫建設從一開始就有著明確的定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中國特色”和“新型”主要體現在中國道路、中國立場和中國模式上,而不是照搬國外模式。基于明確的發展定位,新型智庫近年來在服務政府決策、積極建言咨政,以及提升國際話語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面對國內國際的復雜形勢,新型智庫充分發揮了較好的公共外交和二軌對話職能,積極開展國際交流,提升了對國外中傷我國的各種虛假研究和負面輿論的反擊能力。以美國37家主要涉華智庫的官網文本分析為例,2013—2022年,美國涉華智庫專家引用我國新型智庫研究成果、學者觀點的頻次逐年增加。依托新型智庫平臺,我國的國際話語權不斷增強,新型智庫已經成為我國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是新型智庫在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根據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光明日報智庫研究與發布中心等的數據,截至2020年,窄口徑統計我國智庫已有3000多家,寬口徑統計各類智庫型機構達3萬家之多。近兩年智庫發展速度未減,此數據可以作為我國目前智庫發展規模的一個重要參考。從中國智庫索引(CTTI)系統收錄的941家智庫情況看,當前我國智庫涵蓋了53個研究領域,其中產業政策、金融政策、文化政策、財政政策、市場政策、外交政策較為熱門,均有超過100家智庫聚焦,緊扣我國發展需求。在區域分布上,華北地區共338家智庫被收錄,占比35.9%;華東地區以240家緊隨其后,占比25.5%;華中地區以99家位列第三,占比10.5%;其余地區來源的智庫數量相對均衡。以上數據表明,我國新型智庫的決策咨詢網絡建設工作已經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對于充分實現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咨政建言、理論創新、輿論引導、社會服務、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起到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大。
未來的發展機遇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重要的大會,為我國新型智庫的未來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一是科學化發展的機遇。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從“科學技術現代化”到“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我們對科學技術的認識和理解越來越接近、深入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的本質。新型智庫建設從專業化、科學化走向學科化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例如中國科學院潘教峰團隊提出的“智庫雙螺旋法理論”已經引起了智庫界的廣泛關注,新型智庫建設即將迎來科學化的階段,實現智庫科學與工程學科體系建設的發展。
二是基礎理論研究的發展機遇。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整個新型智庫創新鏈條的源頭活水,是做好新型智庫共同事業的戰略動能。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逐步成為世界經濟強國、文化強國、科技強國,中國的新型智庫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的責任也會更重。這對新型智庫的基礎理論研究功底和創新能力既是挑戰,也是巨大的發展機遇。
三是科研成果市場化轉化的發展機遇。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新型智庫改革是體制機制創新和市場化發展的有機結合。面向未來,新型智庫科研成果的轉化、產學研更加廣泛的合作、相關知識產權的保護、智庫多層次服務的拓展等方面將會進一步與市場經濟規則接軌和融合,智庫的智識成果與經濟和社會的融合將會創造出廣闊的市場空間與機遇。
四是國際合作和國際發展的機遇。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也會越來越多,如地緣政治的沖突加劇,能源危機、糧食危機、氣候危機、生態危機、健康威脅等,這些問題除了國家之間的正式合作,也需要不斷加強國際非正式溝通交流,新型智庫將會在其中承擔越來越多的公共外交任務,助力國際危機的化解。從黨的二十大報告看,中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無疑需要新型智庫發揮更多的作用。
未來,新型智庫可從以下幾點入手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一是推進相關立法,加強新型智庫中的民間智庫管理。當前我國社會化智庫發展迅速,需要相關的專門立法予以規范引導。二是減少新型智庫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方面的相關制度限制。現有的涉外智庫管理機制主要參照的是政府涉外公務人員的管理規定。隨著“一帶一路”的進一步發展,新型智庫需要與相關國家開展更為廣泛和深入的交流合作,在人員監管等方面,可以有更為靈活的配套機制。三是建立全國統一的智庫注冊等級監管信息化系統,提高對我國智庫的精準監管能力,增強智庫的安全可靠性。四是進一步豐富智庫成果的獎勵機制。目前我國的智庫成果獎項主要針對官方的智庫機構,為了鼓勵新型智庫社會化高質量發展,建議拓寬智庫成果評獎范圍,豐富獎勵類別,加強對社會化智庫的激勵,促進新型智庫多出前瞻性成果,推動新型智庫的創新能力發展。五是加大對新型智庫基礎研究的支持。新型智庫的發展,離不開對新時代基礎理論的研究,因此需要加大這一方面的資助。六是加強新型智庫成果傳播,提高國際影響力。例如,國際社會對于二十大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大論斷、重大舉措高度關注,要充分發揮新型智庫的靈活性和自主性,面向國際開展具有思想穿透力的推廣和交流工作。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