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報刊投稿 微博平臺

                         首頁 >> 社科關注
                        洞見元宇宙的張力空間
                        2022年12月02日 07:5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阮益嫘 字號
                        2022年12月02日 07:5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阮益嫘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元宇宙作為互聯網發展的未來形式備受關注,諸多領域紛紛投身“元宇宙”事業,它帶給人們驚喜,也激發出更深層次的認知。如何看待元宇宙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如何處置虛擬空間中產生的法律問題?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

                          重新定義社交方式

                          在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日前舉辦的“法律、政治與政策學術工作坊”會議上,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季衛東表示,元宇宙之所以吸引人,一個關鍵因素在于它能夠提供與現實世界不同的舒適空間,形成一個符合自我愿望的“桃花源”。在這里,用戶可以自由地重新設計自己。它不僅是現實世界的鏡像折射,還是人類精神的具象投射。元宇宙中,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作為數字分身的虛擬人來尋找與自己偏好和價值觀相近的人,并結成封閉的小集團或虛擬社區;這種交流與交易密切結合在一起的社區會形成鮮明的社區意識和奇妙的團結精神,促使人們的溝通方式不斷迭代升級。

                          在人類知識體系中,超越現實物理世界的“宇宙”非常多元,包括由文學、神話等知識體系所構建出的各式各樣的精神世界。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程金華認為,元宇宙與文學和哲學所描述的精神世界一樣,都是不同于現實物理世界的虛擬世界。然而,科學研究和技術發明使得虛擬世界從人類的主觀想象演化成一種客觀存在。精神世界是純粹的主觀想象,而元宇宙則是通過計算機語言編碼出來的數字世界。它已經滲透到經濟、技術、傳媒等多個方面,并成為政府和企業投資布局的重點領域。

                          在游戲產業界,網絡虛擬游戲利用元宇宙概念,為無數玩家提供了游戲和創作的數字空間平臺,創設了完全不一樣的沉浸式體驗。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院長高奇琦表示,元宇宙是用戶自主創造的一個超時空交互數字社區,用算法重新定義了人類的社交方式和經濟體系,呈現出“虛擬現實主義”。虛擬世界中的信息流動幾乎不受國界限制,因而數字主權也很難像傳統主權一樣完全獨立自主。

                          元宇宙帶有游戲性,但又超越了單純的游戲世界。季衛東提出,目前,元宇宙還處在一個比較基礎的階段,要鼓勵企業、機構、用戶以及虛擬人共同參與其中創造新世界,并為他們提供創作所需的場景素材、可視化編輯工具、交互方法、交易系統等,在分身經濟的延長線上發展“創作者經濟”。這種經濟發展模式能夠超越物理空間的限制,突破環境和能源瓶頸,避免交通擁堵,促進城市再生,增加個人就業機會,形成“跨界經濟”。

                          清華大學新聞學院元宇宙文化實驗室主任沈陽提出,中國的元宇宙之路要虛實共生,虛實和諧,以虛強實。可把元宇宙和工業制造等行業相結合,在工業元宇宙等領域超越國外競爭對手。將中國已有的并跑領跑技術和元宇宙相結合,如空間站元宇宙、探月元宇宙,實現中國技術的進一步超越。

                          應對元宇宙帶來的法治挑戰

                          元宇宙給個人提供了體驗全新生活方式的機會,提供了重新設計自我和環境的可能性。季衛東認為,自然人(本我)與網絡人(自我)和虛擬人(超我)之間存在密切而復雜的關系,會涉及更加多樣化的人格權認定和保護等方面的問題。作為元宇宙標配的各種數字化穿戴設備,意味著更具侵入性的個人數據收集以及無所不在的監控,甚至還可以通過眼球、肢體動作、腦電波模式等高度敏感數據來推斷用戶最深層次的欲望和愛好。鑒于個人信息安全和隱私的上述巨大風險,有必要把現實世界的倫理標準導入元宇宙。在多重宇宙的條件設定下,如何促進跨界溝通、如何建立“走廊式制度”,實現法律的接口革命,成為非常重要的法學課題。

                          在純粹的現實世界里,人們不僅應為元宇宙建設提供技術基礎設施,還要提供促進其有序發展的制度基礎。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執行院長朱旭峰表示,虛擬空間中的行為當然應當受到法律的規制,在虛擬空間中產生的法律問題,是否應該與現實法律形成映射關系;由現實法律體系來規范虛擬空間中人的權利和行為,還是在虛擬空間獨立形成一套法律體系進行規范;虛擬空間里違法行為的定罪量刑、處罰手段的實施以及虛擬世界中是否需要對現實世界的倫理規范和價值觀做出調整等,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高奇琦強調,對元宇宙可能產生的政治社會風險,特別是對虛擬世界中風險的不可知性進行防范,是保障技術安全發展和反哺社會的必要前提。這就要求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在全面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基礎上,發揮數字技術對社會進步和文明演進的推動作用。有效防范和治理元宇宙發展進程中可能存在的政治社會風險,將安全作為第一要義,建立一套風險預警體系,對技術、產業、倫理和法律進行全方位安全評估。

                          程金華認為,現實世界是元宇宙的“母體”,現實世界的法律是元宇宙治理的主要規則形式。來自現實世界的制度規范和形成于虛擬世界的制度規范可以進行協作共治。建構治理元宇宙的“法律+技術”二元規則體系,確立元宇宙治理中“以現實物理世界為本”的“法律中立原則”,以現實世界的剛性法律確認并保障元宇宙“去中心化治理”機制的實現。將智能技術納入具有規范意義的制度體系,嘗試實現“代碼即法律”,以確保技術的規范性和正當性;也要盡可能實現“法律即代碼”,以確保規范的技術性和有效性。法學和法律界有必要全方位思考元宇宙的法治意涵,并積極應對它所帶來的法治挑戰。

                        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關銳)
                        內容頁廣告位-中國與世界.jpg

                        回到頻道首頁
                        中國社會科學院概況|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簡介|關于我們|廣告服務|網站聲明|聯系我們
                        中國社會科學院概況|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簡介|關于我們|法律顧問|廣告服務|網站聲明|聯系我們
                        利发app